当前位置: 考研首页 / 权威报道 / 详情

【人民日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培养?专家指出重在三类高阶能力上发力

2022-10-18 16:02: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课堂引入创业创新教育已成共识和潮流,但在实践中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仍不容忽视。“创业是创造与运营企业的活动,必然需要创业者具备完成企业任务的经验与能力。”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万学教育董事长张锐博士认为,由于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企业工作经历往往很少,因此创业所需经验与能力比较薄弱。而创业团队的能力又是投资考察决策的重要指标,并且常态校园环境既与各种融资渠道相距较远,所以获得投资与服务的难度相对更高。

  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加大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创新创业平台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意见》提出,“推动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财税扶持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

  “十多项科学落地的具体措施,构建了资源条件大幅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了高效锤炼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实训体系,连通了创新创业深度服务矩阵、多元融资渠道和科研转化平台。”专家认为,《意见》的出台,既设定了兼具实效性和先进性的实施工作步骤,又整合配置了落实各项工作的社会要素,将起到升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驱动模型的良好作用,也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注入强劲新动能。

  《意见》提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连续成功举办多次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实现“投资”与“投智”双赢的有益案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丰富的竞赛形式和内容让大赛成为大学生们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一方面,大赛以产业与学科的高标准,推动广大学子从学习知识走向真正创造社会价值的阶段。另一方面,大赛以创新的模式,优化集成了促进学业与职业发展的完备要素,构造了一个先进的教育与实践系统,大幅加速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人才培养范式的变革,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业就业都产生了深层次促进作用。

  日前,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在南昌大学举办。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21个国家和地区、4347所院校的228万余个项目、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据悉,大赛已成为中国覆盖面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双创大赛。从大赛中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质,就是社会价值的创造力。张锐说,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均有重要影响的创造力,主要由三类高阶能力所构成:学科知识能力、核心通用能力与组织职务能力。广大大学生要致力于培养这三类能力,充分释放创新创业热情,学以致用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