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海文
考研APP
下载
万学APP
AI智能问答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考研首页 / 权威报道 / 详情

返回上一页

2025年4月【新华网】科技赋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升级

发布时间:2025-04-18

文章来源:https://www.news.cn/digital/20250418/070b80dcc2834536861051201d6f368d/c.html


    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发布数据显示,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经济在优化供需匹配中持续释放效能,通过构建与应用人岗智能匹配平台,成为就业领域对于精准实现保就业、稳就业、扩就业目标市场需求的新话题。

    仅从数量维度看,应届大学生供不应求。但实际情况是企业招人难和学生求职难同时普遍存在。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求职学生与招聘企业在基本条件层面的供需适配效率过低、求职学生与招聘企业在综合能力层面的供需适配尚存偏差。

    “减去通过专升本和考研实现深造的200多万,约有1000万大学生要进入就业路径。”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张锐认为,常规模式下,一个大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校招平台渠道把上千万招聘岗位与自身条件非常粗略地分析匹配一遍需要7年以上。将常规模式升级为人岗智能匹配模式,那么一个学生只需将自身信息按照20多个指标用10至20分钟输入系统,30秒内就可以完成自身能力资历条件与一千多万招聘岗位条件双向精准智能分析匹配,并锁定最高双向适配度的80至160个推荐岗位。

    企业招聘岗位是按照产业体系设置的,而学生所学专业则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人工智能平台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哪些有益探索?专家认为,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企业岗位真实内涵,只从名称上判断自己所学专业与某个企业岗位是否契合,经常由于误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而放弃求职目标。人岗匹配过程能帮助大学生迅速认知初始适配范围的行业体系和企业岗位,从而基于感性体验和理性判断,找到既喜欢又擅长还契合自身专业的最高适配就业目标。由于深度切合性格和天赋,学生不仅会激发更强就业意愿,而且会充满热爱和动力地踏上职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通过科学特训方案可以大幅度提升部分重要能力,并优化各项能力在招聘笔试面试中的展现程度。”张锐还介绍,根据对大量行业头部企业和公职单位的深度研究,各类社会组织对大学生的招录选拔,主要针对三类重要能力及其18项细分能力指标。不同类型机构的招聘考测只是在18个分项能力的评分权重分配不同而已。其核心原理称之为适配能力图谱原理,表明社会组织各个职业目标所需大学生人才的能力结构与强度。“在应届毕业的有限时间内,可针对复杂思维能力、多元学科通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格魅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和企业职务能力等七种能力,进行多元学科与产业精要知识高速理解训练、复杂思维能力聚焦训练和高适配目标行业企业调研与关键职能改进训练等三项整合特训,进而让大学生快速大幅度提升常态环境中成长不足的部分短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