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首页 / 考研资讯 / 详情

2022届考研政治之马原“寓于”问题总结

2021-05-28 

“寓于”问题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始终,也是考试的易错易混点,主要考查是A寓于B还是B寓于A,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马原里面的“寓于”问题。

“寓于”就是“包含于”或者“存在于”的意思,用我们的数学思维来说,如果说A寓于B,那么A就是B的子集, A就包含于B或者A就存在于B。

了解了“寓于”这个词的含义之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马原里面与“寓于”有关的问题,一共总结了10对哲学范畴,从前往后如下所示:绝对寓于相对、本质寓于现象、必然寓于偶然、斗争寓于同一、共性寓于个性、普遍寓于特殊、一般寓于个别、抽象寓于具体、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商品寓于劳动产品、价值寓于使用价值。

上面这10对有关“寓于”的范畴,理解起来有几大难点:

(1)只能是小范围寓于大范围,小的集合寓于大的集合。比如普遍与特殊它们之间的寓于关系,只能是普遍寓于特殊,不能是特殊寓于普遍,因为代表普遍的集合范围要小于代表特殊的集合范围。如果普遍是一,那么特殊就是多;如果普遍是水果,那么特殊就是具体的水果类型,比如苹果、葡萄、香蕉、草莓、荔枝……

(2)斗争与同一的关系不能借用数学集合思维来思考。有关究竟是斗争寓于同一还是同一寓于斗争的问题,我们通过例子来说明。矛盾的斗争性只能寓于同一性,不能相反,比如夫妻双方如果彼此不相识,是陌生的两个人,没有形成一个统一体,一个统一的家庭,那他们之间会发生斗争吗?显然不会。

(3)寓于问题易错点在于确定两个对象形成的集合的范围大小。上面我们说,商品寓于劳动产品,那大家思考一下,商品和劳动产品,谁形成的集合范围大,谁形成的集合范围小呢?很显然,商品都是劳动产品,但是,劳动产品未必是商品,因此商品所形成的集合范围要小,劳动产品所形成的集合范围要大,因为劳动产品里面有一部分没有用来交换,不是商品,故而只能是商品寓于劳动产品。

以上就是对马原“寓于”问题的思考与总结,希望可以帮助解答广大学子们心中的疑惑。